在
东莞机壳钣金加工过程中,常见问题主要集中在尺寸精度、成形质量、表面缺陷、焊接缺陷、材料与工艺匹配性五大方面,以下是具体问题及解决方案:

一、尺寸精度问题
切割精度偏差
表现:激光切割或冲压后,工件长宽尺寸、孔位位置与设计图纸存在偏差,超出允许公差范围。
原因:设备未校准、切割参数设置不当(如速度过快、功率不足)、板材固定不稳。
解决方案:
定期校准设备精度(如激光切割机的导轨平行度、定位系统)。
根据板材厚度和材质调整切割参数(如激光功率、冲裁力)。
使用夹具或吸盘固定板材,防止切割过程中移动。
折弯角度偏差
表现:折弯后角度过大或过小,导致部件装配困难。
原因:模具磨损、材料厚度不均、折弯机滑块平行度偏差。
解决方案:
定期检查并更换磨损模具。
严格把控材料质量,要求供应商提供符合公差标准的板材。
校准折弯机滑块平行度,确保折弯压力均匀。
二、成形质量问题
折弯开裂/裂纹
表现:折弯内侧或外侧出现裂纹,尤其在薄板或脆性材料中常见。
原因:折弯半径过小、材料延展性不足、表面存在划痕或杂质。
解决方案:
增大折弯半径,避免超过材料允许的zui小值。
调整折弯方向,尽量使折弯线与材料轧制纹理方向垂直。
对模具间隙进行润滑和保养,减少摩擦阻力。
回弹现象
表现:折弯后工件角度和半径偏离预期尺寸,导致装配间隙过大。
原因:材料弹性变形恢复,尤其在高强度钢或铝合金中更明显。
解决方案:
预留回弹补偿量,在编程或调整时适当增大折弯变形尺寸。
使用小内径上模进行多次点弯成形,减少回弹。
三、表面缺陷问题
表面划伤/压痕
表现:工件表面与模具或设备接触处产生划痕或压痕,影响外观和耐腐蚀性。
原因:模具表面粗糙、工件表面存在异物、操作野蛮。
解决方案:
在模具与工件接触面粘贴保护膜或使用涂层模具。
确保工件表面清洁,避免带入铁屑、油污等杂质。
操作人员佩戴洁净手套,轻拿轻放工件。
切口质量问题
表现:激光切割出现挂渣、烧边,剪板机剪切产生毛刺、塌角。
原因:切割参数设置不当、设备未维护、板材固定不稳。
解决方案:
优化激光切割焦点位置、辅助气体类型及气压。
定期清洁剪板机刀具,调整刀具间隙。
对轻微毛刺进行手工打磨或喷砂处理。
四、焊接缺陷问题
焊接变形
表现:焊接后工件尺寸超差,导致装配困难。
原因:焊接热输入过大、工件刚性不足、未预置反变形。
解决方案:
使用专用焊接夹具固定工件,限制自由变形。
选择能量集中的焊接方法(如氩弧焊),控制焊接电流和速度。
根据经验预置反变形量,焊后进行机械矫正。
焊缝缺陷
表现:焊缝中出现气孔、裂纹、未熔合等,影响焊接强度和密封性。
原因:焊前清理不彻底、焊接环境恶劣、焊工技能不足。
解决方案:
彻底清理焊接区域油污、铁锈和氧化皮。
避免在大风、潮湿环境下焊接,确保保护气体流量和纯度。
加强焊工培训,提高操作技能和责任心。
五、材料与工艺匹配性问题
材料选择不当
表现:因材料性能不匹配导致变形、失效或成本过高。
原因:未根据机壳功能需求(如强度、散热、电磁屏蔽)选择合适材料。
解决方案:
根据使用环境选择材料(如冷轧板、不锈钢、铝合金)。
对有特殊要求的机壳(如防腐蚀、耐高温),选用表面处理工艺(如喷漆、电镀、阳极氧化)。
工艺冲突
表现:复杂孔位与冲压模具不兼容,导致加工困难或成本增加。
原因:设计阶段未充分考虑加工工艺可行性。
解决方案:
在设计阶段与加工方沟通,确认工艺路线(如激光切割、数控折弯、冲压)。
优化设计结构,避免过于复杂的形状或孔位,降低加工难度。